1912年2月12日,清帝颁布退位诏书,宣布退位,国家实行共和体制。自夏启杀伯益,“家天下”以来5000余年的历史在这一刻走到了尽头,这道诏书标志着“公天下”的时代到来。但是这道诏书的颁布却带有最典型的“家天下”时代宫廷阴谋的元素,这里面有幼帝太后,有宗社皇族,有太监权臣,有造反逼宫等等等等,可以说一出宫廷剧所有应该具备的因素都齐全了。
辛亥革命前,袁世凯虽然是北洋六镇的当家人,但是受摄政王载沣敌视,不得不以足疾为名退隐幕后,在乡间养老、韬晦,如果没有辛亥革命那么袁世凯估计就是老死于乡间的命。
但是辛亥革命一爆发,袁世凯就有了和清王朝讨价还价的资本,因为北洋新军虽然不敢造清政府的反,但出工不出力,任由局势恶化还是做得到的,而奉命统领北洋军镇压革命的荫昌又是个庸才,拿不住这帮骄兵悍将,不得不上书请袁世凯出山。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所有的海关款项已被外国掌握,为推行新政,清政府实行铁路国有政策,引发了“辛亥革命”前奏,湖南、四川等地的“保路运动”。
袁世凯出山后第一步就是掏空清政府财政,1911年10月21日《申报》3版刊登的《专电(附图片)》:
袁世凯受任湖广总督之前要求准其选带精兵一万名及予以兵饷三百万两始允出山,政府已准其所请。
及至后来,清政府可谓财穷势蹇,无财权、军权,皇族内阁又丢了汉族官吏的忠心,日后只能任由袁世凯拿捏。1911年11月2日《申报》3版《专电(附图片)》:
……
⊙闻有旨简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以魏光焘为湖广总督。
⊙皇太后召见监国,泣数行下,谓大局已危,财政支绌,拟尽拨孝钦太后宫储充作国用,以一半拨助军饷一半接济京师市面。
⊙监国传谕王公以下量力助饷以纾国难。
1911年11月1日,袁世凯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11月16日正式组阁,11月16日《申报》3版《专电》:
⊙袁世凯昨晨陛见(二十四日),清太后力劝其承受总理大臣一席,有清国大局惟卿是赖等语。
……
袁世凯就任后,一边掠夺清政府权力,迫使摄政王载沣退位归府;一边与南方革命党谈判,盗取南方革命果实。1911年12月07日《申报》4版《译电》、《专电》分别记载:
……
⊙袁世凯自信大局已定,一面在汉口议和,一面派唐绍仪在津筹画北方和局(十六日北京电)
⊙清监国因与民军议和极有阻力,决意辞职。
对于袁世凯的两面手法,时人认识的很清楚,1911年12月9日《申报》3版《袁世凯之逐满策》:
袁世凯之逐满策非我辈逐满之本意也,袁世凯之逐满也,以机械变诈之术逐之,取人于孤儿寡妇之手,不以堂堂正正声其罪而逐之也;袁世凯之逐满也,欲藉此以推广一人之权利,一人之富贵,不肯公之于全国之人民也……
取得完全的政治权利后,还需要谋取军事权利,当时清廷还有一支禁卫军,基本上由满人权贵控制,驻扎在北京,是袁世凯夺取权力的一大障碍。而同时,冯国璋在武汉进攻的进展过快,与袁世凯谋取北方权利的步伐不合,所以调冯国璋入京,以段祺瑞代替,与南方打打停停,并在不久后任冯国璋为禁卫军总统官,解除清廷最后的武装。1911年12月11日《申报》5版《阁电》:
……着冯国璋充禁卫军总统,所有预设之训练处着即改为军司令处,贝勒载涛贝勒载涛等须妥为交待,再行离任……
取得清廷的政权、军权后,又有列强的财政支持,袁世凯可以的说万事俱备,但是清廷隆裕太后一直下不了决心,或者说舍不下300年的江山,袁世凯只好一边买通隆裕身边的太监劝说,一边以法国大革命国王被斩首恫吓。
1912年元旦,南方各省在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临时政府总统,成立中华民国,袁世凯听后大怒,一边命令炮轰武昌,一边示意手下通电,誓死反对共和,并要求清朝王公毁家纾难,接济军用。一石三鸟,既敲打了革命军,又压制了清政府内部的主战声音,因为那些亲贵绝不可能拿出自己的银子来,还向清政府表示忠心。
但是在这过程中,以良弼、铁良为首的王公不甘失去政权,组织宗社党,反对清廷退位。结果良弼被革命党刺杀负伤,袁世凯乘机毒死了他,他死后,清廷一无人才,二无胆略与他对抗。1912年1月29日《申报》3版《良弼被弹炸断一腿》:
……
⊙良弼与铁良反对逊位最力,被炸后皇族中人无不震恐失措。
同时,袁世凯买通奕匡等亲贵、小德张等太监鼓动隆裕太后退位,可谓无所不用其极,2月5日,他直接让段祺瑞等北洋将领威胁,图穷匕见。1912年2月13日《申报》3版《段祺瑞等率兵北上时致清廷电》:
……共和国体,原以致君于尧舜,拯斯民于水火。乃因二三王公迭次阻挠,以至恩旨不颁,万民受困。现在全局威迫,四面楚歌……盖国体一日不决,则百姓之因兵燹冻馁死于非命者日何啻数万。瑞等不忍宇内有此败类,岂敢坐视乘舆之危而不救?谨率全体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挥泪登车,昧死上达……
这封通电一下,满清再也不敢拖延,马上颁布了退位诏书2月12日,清室以清帝的名义奉太后懿旨下诏宣布退位。
1912年2月13日《申报》2版《专电》发了这样一条短消息:
清廷逊位诏书今日(廿五)已下,诏内祗言辞去一切政权而不提出逊位二字。
1912年2月21日《申报》2版刊出《清廷逊位诏》,如下:
其一,旧历十二月二十五日,清内阁奉旨,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于途,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下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各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内又安,仍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对于袁世凯的这种手段,清廷不但不记恨,反而感激涕零,1912年02月22日《申报》2版《清后颁诏逊位时之伤心语(附图片)》记载:
此次宣布共和,清谕系由前清学部次官张元奇拟稿,由徐世昌删订润色,于廿五日早九钟前清后升养心殿后,由袁世凯君进呈。清后阅未终篇已泪如雨下,随交世续、徐世昌,盖用御宝。此时溥伟自请召见,意在阻挠此诏。而清后正在放声痛哭,并大呼德宗及显太后不已,溥伟卒未得进见。清后并诏某大臣日:“彼亲贵将国事办得如此腐败,犹欲阻挠共和诏旨,将置我母子于何地!”此时无论是何贵族,均不准进内,于是盖用御宝陈于黄案,清后仍大哭。清帝时立清后怀中,见状亦哭,袁世凯君及各国务大臣亦同声一哭。逾时世续哭陈臣等供职无状,至有此日,但我皇太后既俯顺民情,辞出政权以维国基,实非前代亡国可比,仍请勿过悲痛等语。清后乃勉慰各大臣数语,并谕颂赏赵秉钧银一千两,以示优奖。时已十一钟,清后哭尚未止,乃由内监扶掖还宫。袁世凯君等始行退班,随发出密码长电七十余封,故诏旨宣布时,已四旬钟矣。
关于共和问题,清太后甚恨诸亲贵,事前已屡有怨言。及下退位诏时,复面谓袁全权云:“今日皇帝退位,余一切放心矣。惟可恨诸亲贵,平日招权纳贿病民误国,以致今日。及事至无可挽救,既不能妥谋善法以维宗社,尚欲挟吾母子别图号召,以居奇祸。幸有尔在坐镇大局,使我母子尚不至流离颠沛,伊等今皆纷纷逃散,各自为谋,岂复有人心乎。”语终恨恨不绝。
又降谕之前一日,清后谓徐世昌曰:“此次事变,皆系诸王历年公所酿成。醇王太无能,为彼等所蒙误。若非袁世凯来京,吾母子尚不知为彼等陷于如何境地。余感袁世凯之忠,悯生民之涂炭,决意将国政辞让,已谕令袁世凯将优待皇室条件与南军议妥,余自惟亦足上对列祖列宗矣。诸王公等蒙余与皇上之荫庇,亦在优待之列,尚有何不满意?彼等近日举动,余甚不谓然。诸人本无能徒,自取赞谤耳.,余前已谕令早日回京,闭门安处,免贻祸患。若仍不听余之训令,以后酿出事故,余已决意再不顾恤:前两年不知振作,主此时而侈言忠爱,余实耻之。”徐唯准而出。
由此可见袁世凯的手段,只是当他在1916年想再耍一次手段时,却惨遭失败,更一命呜呼,为何?此时他不论手段为何,终究是做有利于国家之事,所以绝大多数人包括革命党都支持他,但是后来他却想开历史倒车,连北洋内部都叛离他。
读者如需知晓更多内容,请访问《申报》网络电子版,青苹果数据中心还将提供《申报》专题数据库定制。
版权所有:湖南省青苹果数据中心有限公司,我公司保留所有文章所有权利,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