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 年10月17日《申报》所登《海庐雅宴》一文披露:“ 经亨颐、陈树人、何香凝,于月前会宴海上艺术界名流于海庐(经亨颐居室名) ,到者王一亭、曾熙、商笙伯、黄宾虹、楼辛壶、马孟容、马公愚、张大千、张善、郑曼青、郑午昌等三十余人。几席之间,素笺柔翰与肴果杯盘,纷然杂陈。饮至半酣,主宾竞起,调色挥毫,写意写生,或工或粗,莫不酣畅淋漓,涉笔成趣。是日画件,尤多合作。何香凝有一扇面,为黄宾虹、张大千、马孟容、马公愚、郑曼青、郑午昌等九人所合作。
1930 年8 月4 日《申报》所登郑逸梅撰《到艺乘去》一文称,“海上画会多矣,昔之题襟馆、停云书画社、今之宛米山房,皆以笔墨丹青相观,以提倡风雅者也。艺乘为最新之组织,地址在南京路、云南路口,登楼入室,雅洁无尘,一几一案,一瓶一盅,俱位置适宜,可以清谈,可以小憩,在软红十丈中,欲觅一佳地如此,洵非易也。壁间遍张书画,略一浏览,如佩蘅(即胡佩蘅) 之山水,素负盛誉于冀北,横迈苍古,迥异凡作。王陶民墨笔梧桐,挺干疏叶,自饶秋意。化佛(即钱化佛) 之佛,令人对之油然而生菩提之心。化佛为艺乘之发起人,颇报宏愿,拟轮流开个人作品展览会,藉以探讨研究,并联络各地书画家,俾得流通互助。”
1930 年11 月15 日《申报》又登俞剑华所撰《艺坛珍闻录》一文,称“十丈红尘,俗不可耐。星期日得一日清闲,欲求一洗耳涤目之地,不可得矣。不意得之于繁华中心之南京路上,诚出于意料之外,即艺乘书画会,为钱化佛君所主办。正开杨度书画展,大半为条幅,铁划银钩,高古无伦,而其画尤别具风格,在清湘、八大之外,非有天资本能,难乎遭此妙境。”1930 年12 月12 日《申报》报道:“汪亚尘及夫人荣君立,在威海卫路中社之展览会场设宴招待诸好友,同时展出作品130 余件,分八室陈列,洋洋大观,为沪上从来未有之绘画展览会。”来宾中有蔡元培、黄宾虹、周瘦鹃、徐志摩等五十余人。” 1931 年元旦《申报》登贺天健所撰《今日之谢公展个人作品展》一文称:“海上画展之兴盛,莫如今年为盛,盖自元旦日,谢公展首举画展于宁波同乡会,展品不胜枚举,总体感觉,力大气厚,又称谢公展为画界中最尚道义之一人,盛名久饮,画值重金,作画至深夜,有时彻宵不已,墨痕灯影,辄现灵境,池塘春草,神来腕下,盖有由矣。此次展览作品,本定150 件,讵已被订购,乃超过原额而至180 余件,此可见社会人士渴慕先生作品之殷也。”
1931 年1 月16 日《申报》登柯定庵所撰《雪天读画小记》一文, 报道:“海上艺专于1 月9 日开第二次展览书画于宁波同乡会,除该校师生作品外,名流书画也复不少,如马相伯、蔡元培、吴待秋、阎甘园等均有佳作参加。该校师生作品,多至五百余件。马孟容之墨蟹一帧, 拟元人笔意,用笔高隽,一如其人。他如秋园逸趣,写来风神淡逸,富有诗意。张善有猛虎一帧。张大千之海棠又芙蓉一帧,其他山水诸作,洒脱绝俗,近世难得之手笔也。”频频举行的各类美术展览,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净化当时社会风气,大有裨益。 这一时期活跃在上海书坛的知名书法家很多,名家泰斗,群星闪烁。早期有吴昌硕、高邕、沈曾植、郑文焯、康有为、郑孝胥、曾熙、李瑞清、黄宾虹、罗振玉、王一亭、章太炎、钱振煌、赵子云、赵叔孺、王同愈、柳治徵、李叔同、袁克文、谭泽闿、马公愚、邓散木、刘文玠等,后期有于右任、沈尹默、白蕉、钱瘦铁、刘海粟、丰子恺、朱复戡、王福厂、黄葆戉、潘天寿、王个簃、张大千、潘伯鹰、吴湖帆、来楚生、谢稚柳、唐云等。
名家们云集上海,在推动中国书法文化传播的同时,也为国难时期救国、赈灾等作出了表率。据《申报》上记载,1878年河南受灾严重,上海书画家就 曾为了支援灾区,发起赈灾义卖活动。当时,名气很大的张子祥、胡公寿、任伯年、吴昌硕等都参与其中,像这样的义举在此后的《申报》上多有记载。1929 年2 月5 日《申报》 报道:“ 浙江长兴一带,今年水灾奇重, 灾民达七万余人, 海上浙籍书画家王一亭、经亨颐、杨磐清、商笙伯等十余人发起书画助赈会, 以补济之, 助赈券共百张, 每张售银十元, 定期开奖, 最低限度可得十元代价书画, 陈树人、刘海粟、郑曼青等都有作品捐献。”
1929 年7 月26 日《申报》报道:“ 陕西灾情奇重,饿殍载道, 惨不忍观, 旅沪陕人蒙寿芝等爰有陕灾
书画助赈会之发起, 赞助书画家有曾熙 、伊立勋、王一亭、谢公展、等二十余人, 参与画家有邓春澍、陈树人、王师子、李秋君、符铁年、马公愚、于右任、赵子云、张善、张大千、郑曼青、吴青霞等百余人。”1931 年7 月15 日《申报》报道:“苏沪书画家鉴于各地灾情迭生, 恻然心动, 发起苏沪名家书画纨扇大会, 售款所入, 除开支外, 悉充善举, 已于13 日在苏州地宫巷乐群社公开展览, 名画法书, 琳琅满目。”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上海书画界为抗日救国作出强烈反应。1931 年10 月17 日《申报》作了沪上画家成立中国画会,以取代中日同志会的报导, 称“自日本侵占 辽吉以后, 凡我同胞, 莫不发指, 寓沪画家多早隶中日同志会, 自经国难, 咸告脱离。贺天健、孙雪泥、郑午昌、谢公展、熊松泉等尤为强烈, 13日约张善、钱瘦铁、马企周、阎甘园、马孟容、王师子、李祖韩等特组中国画会, 一致抗日。”
1931 年12 月2 日,《申报》登马孟容所撰《捐画助黑记》一文, 称“倭冠日深, 东隅已失, 而当局诸公, 镇静不抗, 坐视辱师失地, 莫可如何。独吾马占山将军,以一旅之众,抗数万之师, 为国干城, 撑持半壁, 浴血奋战, 屡挫敌锋, 卒以弹尽粮绝, 暂退海伦。警报传来, 此间人士无不热愤填膺,争相捐款,以劳其师 ,诚义举也”,为此倡导捐画以助抗日之师。
1932 年12 月8 日《申报》又报道:“沪上书画家踊跃捐赠作品, 准备明年元旦开全国第一次艺展会, 以支持东北义勇军, 捐画者有何香凝、叶恭绰、黄宾虹、吴湖帆、冯超然、商笙伯、陈树人、张善、俞剑华、钱瘦铁、汪亚尘、孙雪泥、郑曼青、胡伯翔、方介堪、张聿光、顾青瑶、马企周、胡若思、马公愚、
邓春澍、朱其石、熊松泉、李方园、洪庶安、汪声远、俞寄凡等百余人。”当书法遇到慈善,艺术与爱更是以慈相融,以善结缘,书法因慈善而升华,慈善因书法而弘扬。”
旧上海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文人荟萃,艺术空前繁荣,加之山水秀逸,风气雅儒,孕育了一代代书画艺术奇才和多彩的风格流派, 形成了丰厚的艺术传统。“海派”书法家们将中华经典、爱国之情、民族精神及时代焦点的高度关注挥洒于其作品中,以书法展示着一个书法家对民族、对国家和社会的高度担当 。今天我们透过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最具社会影响力的老报纸《申报》,重温了旧上海书法的渊源历史,从而了解到了旧闻里折射出的上海人文历史文化。读者如需知晓更多 关于旧上海书法家的内容,请访问《申报》网络电子版,青苹果数据中心还将提供《申报》专题数据库定制。
版权所有:湖南省青苹果数据中心有限公司,我公司保留所有文章所有权利,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