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年以来,中国婚俗流行算八字、过“六礼”、谢媒妁,迷信繁琐。到了19世纪末,中西婚俗相互碰撞融合,礼服、婚纱代替了传统的长衫、马褂,文明结婚仪式开始流行并绵延至今。
蒋宋“文明婚礼”引领时尚潮流”
“新式结婚即文明结婚,在清末民初已出现于东南沿海的大都会和商埠中,是较为公众欢迎的婚礼形式。当时有人形象描绘了文明婚礼:“梳一东洋头,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1912.09.19申报‘自由谈’第3张第3版。”
(图为蒋介石与宋美龄两人的新婚照。)
文明结婚之所以为较多人所接受,除了其简单、隆重和经济的特点之外,还与名人效应有着密切关系。当时,众多社会名流都举行这种婚礼,特别是1927年底,身为北伐军总司令的蒋介石与宋氏家族的三小姐宋美龄在上海举行的婚礼。
1927年11月26日,蒋介石在包括《申报》在内的上海各大报上登出了一则将于12月1日与宋美龄举行“婚仪简单”的婚礼的启事。“12月1日的结婚大典上,蒋介石身穿黑色燕尾服,手戴雪白的手套,宋美龄身着白色长裙礼服,手捧鲜花。整个婚礼仪式从三时五分开始到‘礼乃告成’的四时四十分正,共耗时一小时三十五分;婚礼在大华饭店部分的礼节共有向国旗党旗总理遗像行三鞠躬礼、蔡元培宣读婚书、用印、新郎新娘互行一鞠躬、新郎新娘向来宾行一鞠躬、招待宾客香槟茶点六个程序。这个婚礼,隆重、庄严、经济、费时短,非常有时代感,可谓名副其实的文明结婚。1927.12.02《申报》,‘本埠新闻’第13版。”
当天,蒋介石发表《我们的今日》一文,称他们的婚姻是“神圣的结合”。随《我们的今日》一同见报的,是蒋介石与宋美龄两人的一张新婚照。照片上的宋美龄,身着白色婚纱,风华绝代,令无数女子艳羡不已。
嗅觉灵敏的明星电影公司随即利用蒋宋的名人效应做文章,它极有预见地将婚礼进行过程摄制成电影《蒋宋结婚盛会》。“系最近时式之仪式。1927.12.03《申报》第1版广告。”蒋宋婚礼通过这部电影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而当红巨星胡蝶当年身着“百蝶装”的婚典更是万人空巷。一时之间,西式婚礼成为时尚的代名词。
民间“集团婚礼”让人耳目一新
民国时期,新式婚礼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开始为南京国民政府所提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文明婚礼逐渐呈现出奢靡、铺张等弊端,使得这种新式婚礼有了改良的必要。于是一种更新鲜的婚姻方式——集团婚礼(也叫集体结婚)出现了。1935年2月7日,上海市社会局公告以简单、经济、庄严为宗旨的《上海市新生活集团结婚办法》及将于4月3日举行第一届新生活集团结婚典礼。
参加集团婚礼的新人
4月3日下午3时,全国首届集团结婚典礼在上海市政府大礼堂举行。出席盛会的除了57对新人外,还有证婚人上海市市长吴铁城、社会局长吴醒亚,另外还有包括杜月笙、王晓籁等在内的各界人士、新闻记者近万人参加,盛况空前。新郎和新娘按统一要求着装,新郎均着蓝袍黑褂,新娘均着粉红色软缎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在军乐进行中随着引导相挽步入礼堂,男女分列两行,司仪宣读新人名单,新人按照名单顺序,两对一次轮番登台,向孙中山像三鞠躬,新人相互两鞠躬,向证婚人一鞠躬。然后由吴铁城赠送结婚证书和纪念品,致证婚词。礼毕,新人在乐声中步出礼堂,到广场摄影留念。在整个集团结婚行礼过程中,上海电影界、美国派拉蒙、米高梅等影片公司及各报记者抢拍了新闻片与镜头。《申报》如实记载了这一盛况:“统计婚礼共费时一小时十五分钟,可谓简便之至,而庄严境况,尤非旧式婚礼所能及。吴市长及吴局长,本拟茶点招待新人,旋以该项经费改赠纪念品,以谋永久及时间经济,故尔作罢。1935年4月4日《申报》,本埠新闻,第13版。”
在4月3日这一天的《申报》上,为新人们提供礼服的美亚织绸厂特意刊登了一则广告以示祝福:“敬祝五十七对贤伉俪甜蜜的爱,无量的幸福”字样,并且还附上57对新人的亲笔签名。1935.04.03《申报》第11版广告。
关于首届集团结婚的报道,载《申报》1935年4月3日
与此前的文明婚礼相比,集团婚礼的热烈、简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一时要求参加者甚众,1935年上海举行了5届,参加者多达300多对,并很快风靡全国大中城市。而随着参加集团婚礼的人越来越多,政府举办的集团结婚不能满足更多人的愿望。巨大的婚庆市场需求带动并催生了一个庞大的甜蜜产业链——一些由民间机构举办的以盈利为目的的集团结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由文明婚礼再到集团婚礼,《申报》真实记录了民国时期新式婚礼演变的过程,为后人了解百年前的文明婚礼革命留下一个解读的窗口。
亲,如需知晓更多关于民国婚俗的内容,请访问《申报》网络电子版(www.huawenku.cn),青苹果数据中心还将提供《申报》专题数据库定制。
版权所有:湖南省青苹果数据中心有限公司,我公司保留所有文章所有权利,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