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  English  |   Green Apple Data Center  |  About us

Well-known newspapermen- Wangkangnian

Wangkangnian

汪康年,(1860年-1911年),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报刊出版家、政论家。初名灏年,字梁卿;后改名康年,字穰卿。晚年号毅伯、恢伯、醒醉生。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光绪二十年进士。官内阁中书。甲午战后,在沪入强学会,办《时务报》,后改办《昌言报》,自任主编。又先后办《中外日报》、《京报》、《刍言报》。著有《汪穰卿遗著》、《汪穰卿笔记》等,有汪康年山水作品极其罕见,此为首次发现,存世极罕,非常珍贵!
  汪康年为中国报业开创了许多新的职业守则,包括“注重时效”,“来报专电”,他也是中国最早采用“号外”形式的报人。 他亦被称为“报纸版式改革第一人”。同时期的许多报刊,都采用书本式,油光纸单面印,读来费劲耗时。


汪康年幼年随父在粤就读私塾。1882年回里,在书局任校对工作,不久去汉口,开馆授业。1890年,他应湖广总督张之洞之招,为其孙子授课,后任自强学堂编辑,

翻译西方书籍,兼任两湖书院史学斋分教习。 

 

1894年中进士。次年清朝在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汪康年思想上受到很大冲击,受维新思想影响创立爱国组织中国公会,后应康有为之邀赴上海加入上海强学会,同年在上海创设蒙学会,发刊《蒙学报》。
  1895年汪康年参加上海强学会,后应康有为之邀赴上海加入上海强学会,与梁启超、黄遵宪创办《时务报》。汪康年任经理,聘梁启超为主笔,宣传资产阶级民权思想,并著文提出“参用民权” 主张。后因梁氏在该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在反对变法的张之洞的压抑下,言论渐趋保守,并对梁启超多所牵制,解聘梁启超,《时务报》由汪康年一人掌握。
  为了突出新闻时效性,汪康年在1898年5月于上海又创办《时务日报》。参与集资者有曾广铨、汪大钧等,社务由汪康年一人主持,首创新闻分类和分栏编辑方法,被新闻学者评论为“中国报纸版式现代化的最早雏形”。由于在报纸的经营管理和业务改革方面做过一些探索,在当时的新闻界有较大影响。
  1898年7月,光绪帝下令改《时务报》为官报,汪康年将该报易名《昌言报》予以抵制。同年并将《时务日报》改名为《中外日报》,以日本人安藤虎雄为总董,受两江总督魏光焘的津贴,拥护清政府实行“新政”。于戊戌政变后继续出版。《辛丑条约》签订后,侵占东北的俄军违约拒不撤兵,他愤然致电中外,慷慨力争。
  汪康年在戊戌政变后被清廷通缉,出逃至上海租界。为躲避官府追究责任,汪康年聘请英商杜德勤(Charles John Dudgeon)做《中外日报》的发行人,开始“挂洋旗”。《中外日报》得以在政变后在上海继续出版,并发表文章,详细报道政变情况。
  汪康年追求的是报人的独立,所创办的多份报刊,都没有官方的拨款,一直坚持“商款商办、民间办报”的方针,办报经费都来自私人捐款。1901年,英敛之为即将开办的《大公报》寻主笔,汪康年有意加盟,但最终因《大公报》有洋股而放弃。
  1904年赴北京任内阁中书。与张元济等在上海商办浙江铁路,推汤寿潜为总理。1907年在北京创办《京报》,后以所刊评论触怒权贵被封。1909年因报道杨翠喜案,涉及清庭丑闻而被查封,于当年8月26日被勒令停刊。 
  1910年再创 《刍言报》,提出以评论及记载旧闻供人研究为主,不以登载新闻为职志。他自己负责编辑、校对与发行工作。《刍言报》因宣传立宪保皇言论,到辛亥革命爆发前夕而停刊。辛亥革命后,他避居天津,1911年11月14日在天津逝世。(主要来源于百度百科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