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l-known newspapermen- Shiliangcai
Shiliangcai
史量才,(1880年-1934年),江苏江宁县人(今南京江宁区),19岁时中秀才,28岁时出任上海《时报》主笔。1912年,史量才得到张謇等实业家的支持,以12万元买下已有40年历史的《申报》,从此踏上办报之路,开创了一生的事业。
史量才早岁颖悟,1899年中秀才。戊戌变法后,受维新思想影响,放弃科举,于1901年考入杭州蚕学馆学习。
蚕学馆毕业后, 1904年在上海创办女子蚕桑学校(后该校迁至苏州浒墅关)。同时,又先后在南洋中学、育才学堂、江南制造局兵工学堂、务本女校任教,并与黄炎培等发起组织江苏学务总会。为反对清廷向列强借款筑路,参加收回路权运动,被举为江苏铁路公司董事,曾亲至石湖荡桥梁工地现场擘画,期间曾在《时报》做过兼职和专职编辑,接触过近代报业。
1908年任《时报》主笔。正是他将《申报》发扬光大,发展成中国影响最大的报
纸之一,在百年报业史上放射出夺目的异彩。1916年还清了张謇等在《申报》中的股款,从而使《申报》摆脱了张謇等影响。自任总经理,开始对版面内容有所改变。《申报》以采访国内外大事和社会新闻为主要内容,对时政不时发出批评,为了扩大销路,史量才招罗了一些鸳鸯蝴蝶派的文人,为他主持副刊“自由谈”,连载了不少才子佳人的小说。在他的苦心经营下,《申报》销路大增,史量才在报界的威望也不断提高。
1927年,他又收买了《新闻报》股权,成为上海报业大王。他凭借在报界的实力,向其他产业发展。
作为中国新闻界的巨头,史量才手中除了全国影响力最广的报纸——《申报》,日发行量在15万份以上,另外还掌握着《时事新报》、《新闻报》、《申报月刊》等重要报刊。同时,史量才还是中南银行、民生纱厂董事长,担任全国务农联合会总干事、上海市参议院议长、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执行委员等重要职务,在实业界、金融界、地方政界举足轻重。
他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对军阀和蒋介石,不敢公然反对,又认为报纸是民众的口舌,总要为人民说话,才站得住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更坚定了爱国、民主立场。他聘请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做《申报》的设计部长,请李公朴主持《申报》流通图书馆和业余补习学校。他一改“自由谈”的面貌,聘请进步作家黎列文主持,专以发表新文艺作品,经常刊登巴金的《沙丁》、茅盾的《林家铺子》等比较进步的左翼作家的作品。在《申报月刊》创刊上刊载胡愈之的《动荡中之世界政治》等进步文章。他自恃《申报》的机构在上海租界里,国民党政府奈何不了他,所以在国民党政府有关重大政治经济举措上,常常旁敲侧击予以批评。在他同意下,《申报》还先后刊登鲁迅和陶行知化名“不除庭草斋夫”反对蒋介石政权的文章,并发表了几篇《剿匪评论》,反对蒋介石围攻红军。他以中南银行名义,出席南京经济会议时,拒绝认购巨额债券,在十九路军上海抗日时期还捐出了巨款。这些举动深为蒋介石不满。
1932年8月,上海警备司令部受蒋介石指示,下令上海租界以外的国统区,一律禁止《申报》的邮递,后经过史量才多方求助,蒋介石才解除了禁令,但要求由国民党中宣部派员指导《申报》的编辑和发行,遭史量才拒绝。对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颇为不满,赞同宋庆龄的政治主张,在《申报》上全文刊载了宋庆龄的宣言;还发表社论,同情学生抗日救亡运动。他说:“人有人格,报有报格,国有国格,三格不存,人将非人,报将非报,国将不国!”顶住了国民党当局施加的种种压力。
由于思想倾向进步,国民党当局威逼利诱均无效,遂遭忌恨,直接导火索为其刊登国母文章后,蒋介石阅后批上6个红字,申报禁止邮寄,于是长达35天的停刊,随后,在与蒋的一次会面合照时,蒋威逼说:“我有100万军队……”史却说:“我有100万读者……”于是蒋遂下定了去除史量才的决心。
1933年底,宋庆龄用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名义,起草了一份英文宣言,抗议蒋介石派人暗杀邓演达,杨杏佛将它翻译成中文,要求史量才设法发表,史量才虽然没在《申报》上刊登,但通过关系,在某通讯社的稿件上发表了。凡此种种,迫使蒋介石下了暗杀史量才的决心。1934年11月13日,史量才与妻儿等人由杭州回沪,在行驶至海宁附近翁家埠达闸口时,遭国民党特务枪击,不幸去世。(主要来源于百度百科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