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jiying
陈纪滢 ,(1908年—1997年),著名的记者、作家。本名陈奇滢,笔名有滢、丑大哥、生人、影影、羁瀛等。河北安国人。
陈纪滢的职业本来是邮局的一个工作人员,业余记者、编辑。却因缘际会,成了著名的记者,有过几次传奇的采访壮举,比如到伪满洲国和新疆的采访,都是那个时代的专职记者没有做到的。因为编副刊的原因,他认识那个时代的大批作家,对日本作家的访问 ,以及他对张季鸾、王芸生、范长江、沈从文、子冈等人的回忆,都与众不同,有独特而珍贵的文学价值、文献价值和历史价值,自己也成了很出色的作家,其著名的作品包括游记《欧阳剪影》(1950)、《美国访问》(1964)、《西班牙一瞥》、《欧洲眺望》、《西德小驻》(1968)、《了解琉球》(1969),散文集《寄海外宁儿》(1950)、《梦真记》(1951), 小说《荻村传》(1951)、《赤地》(1955)、《贾云儿前传》(1956)、《华夏八年》(1960)、《华裔锦胄》
(1979),论著《文艺新里程》(1956)、《百年来中国文艺的发展》(1958)、《常青藤盟校及其他》、《美国的新闻事业》、《美国的图书馆》、《美国的博物馆与陈列馆》》、《时代杂志四十年》、《读者文摘是怎样办起来的》、《普林斯顿大学盖斯特东方收藏》(1965),传记《报人张季鸾》(1957)、《齐如老与梅兰芳》(1967)、《白霜道路》(1969)等。1924年陈纪滢在北平《晨报》开始发表作品。20年代后期,他曾在哈尔滨《国际协报》主办《蓓蕾》文艺周刊。1928年他和孔罗荪共同发起成立“蓓蕾文艺社”,为形成东北作家群起了重要的作用。《国际协报》作为东北新闻史中民办报纸的代表,经历了民国和东北沦陷两大特殊历史时期,其在东北沦陷前后不尽相同的办报实践使最初确定的办报宗旨未能完全实现,在日本势力影响下,该报的命运也便成为东北国人报纸的历史缩影。九一八"事变后,陈纪滢离开哈尔滨去关内。曾任职邮政部、邮政储金汇业局。1931年年底,接受天津《大公报》之聘,担任东北秘密通讯员工作,到1932年撤退回上海,一边在邮局工作,一边从事新闻工作和创作。1933年奉《大公报》之命秘密回东北采访。同年12月,在《大公报》发表《东北勘察记》。1934年回上海,结交30年代各种文化人。1935年创办《大光报》。抗战期间,在武汉和重庆主编《大公报》副刊《别墅》。
1937年10月,回大公报,后任《大公报》记者、编辑、驻新疆特派员、驻苏联特派员。1938年首次去天山。1940年、1942年又两次去天山。1940年8月,游记《新疆鸟瞰》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45年1月,小说《新中国幼苗的成长》由重庆建中出版社出版。
1946年5月1日,辞去《大公报》职务。1947年1月纪滢出版小说《春芽》。1949年8月12日他离开桂林去台湾台北,专任立法委员。至此开始了其创作鼎盛期。后任台 湾《中央日报》董事长、中国广播公司常务董事。1993年8月被聘为国民党第十四届中央评议委员。他于1944年、1960年分別获教育部文学奖,1983年荣获美国加州世界开明大学文学系博士学位。1997年5月22日辞世,享年90岁。(主要来源于百度百科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