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青苹果官网  |   关于我们  |  已订购用户

知名报人Well-known journalist

更多>>  

C-陈景韩

陈景韩(1878~1965年)陈景韩,又名陈冷,笔名冷、冷血、不冷、华生、无名、新中国之废物等。松江县人,家住西城门内。清季秀才。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经钮永建介绍,进武昌武备学校。后因参加革命会党,被清政府侦知,由两湖总督张之洞饬松江知府捉拿。陈父闻讯,恳请松江士绅设法向张之洞疏通,才得免于缉捕。乃赴日本暂避。

1902年(光绪三十年)回国,初任上海《大陆》月刊做编辑。1904年春,罗孝高和狄楚青在上海创办《时报》,陈冷被聘为主笔。当时《时报》的实际投资者是流亡海外的保皇派康有为和梁启超,但陈冷强调的是报纸的独立品格,能公正地代表“舆论的良心”,不为党派势力所左右。其实早在1900年7月,陈冷就已与梁启超见面并会谈,但由于当时的政见不同,俩人并没有进一步的交往。1903年2月,梁启超、陈景韩分别在在《新民丛报》、《大陆》上大打笔仗,互相攻击。而且两人的文体风格也大相径庭,政治理想南辕北辙,所以结怨是必然的事。

事实证明,狄楚青对陈冷的倚重完全是正确的。在陈冷的大胆改革下,《时报》打破了上海报界的许多老习惯,替中国报业开了许多先路:分栏分版块报道时事,奠定了现代报纸的基本版面形式;首创“时评”栏目,配合时事抒发议论,被各报纷纷仿效;率先在日报上刊载微型小说,开始了“中国人做新体短篇小说最早的一段历史”。《时报》因此很快成为当时知识界的一个宠儿,跻身上海三大报之一。胡适曾饱含深情地回忆过《时报》及陈冷对同时代人的影响。《时报》不仅在国内新闻界独占鳌头,在国外也闯出一片天地,与《中外日报》一道成为在欧洲销售的中文报纸。而《时报》进行营销的一张重要名片就是陈冷“简洁隽冷,令人意远”的短评与小说。据周作人回忆,鲁迅对清末民初文坛的小说,除了林纾的之外,较为关注的就是陈冷的,觉得“有趣”,在后来的翻译和写作上,鲁迅显然受了陈冷文风的影响。

1912年,史量才接办《申报》,高薪聘请陈冷为主笔。进入《申报》后,陈冷逐渐放弃了文学创作和翻译,把全部精力献给了新闻编辑事业。他在上海新闻界工作了28年,先后作为《时报》和《申报》的掌门人,将两大报分别推到其历史上的巅峰状态,为黯淡的近代中国编辑了两份真正有品质的报纸,对于促进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可谓是功不可没。同时代的报人曾给予陈冷极高的赞誉。1922年的《申报馆五十周年纪念》,1927年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1932年张蕴和的《六十年来之申报》等书、文中都对其赞叹、感佩不已。

袁世凯称帝时,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他即在申报连续发表时评,反对帝制,拥护民主共和。民国13年,浙江军阀卢永祥和江苏军阀齐燮元为争夺上海地盘、预谋发动战争,景韩撰写题为《戎首》的时评,指出先动手者即为罪魁祸首,表达了民众的呼声。《申报》在史量才和他的合作下,成为经济独立、业务发达的全国著名报纸。民国16年后,对蒋介石控制、检查新闻等政策不加反对,和史量才时有争论。民国19年冬,辞去《申报》总主笔职务,担任中兴煤矿公司董事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申报》由国民党CC系掌握,请他续主报事,坚决不应。
解放后,他曾任上海市政协特邀委员,直至1965年逝世。

著有小说《新中国之豪杰》、《商界鬼蜮记》、《凄风苦雨录》、《白云塔》(一名《新红楼》)等。其翻译的小说胡适赞誉说:“冷血先生的白话小说,在当时译界中确要算很好的译笔”。译作有《明日之战争》、《新蝶梦》、《卖解女儿》、《赛雪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