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青苹果官网  |   关于我们  |  已订购用户

知名报人Well-known journalist

更多>>  

Z-章太炎

章太炎,(1869年-1936年),名炳麟,字枚叔,初名学乘。后改名绛,号太炎。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汉族,中国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朴学大师。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

章太炎作为一个“学问的革命家”,“七次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他“在近代中国学术史上,是自成宗派的巨人”,“在近世他是第一个博学深思的人。”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均有成就。宣扬革命的诗文,影响很大,但文字古奥难解。所著《新方言》、《文始》、《小学答问》,上探语源,下明流变,颇多创获。关于儒学的著作有:《儒术新论》、《订孔》等。著述除刊入《章氏丛书》、《续编》外,遗稿又刊入《章氏丛书三编》,同时他还是成就卓著的中医文献学家,尤其对《伤寒论》文献之研究,著有《章太炎先生论伤寒》,一生著作颇多,约有400余万字。

1897年1月,他从杭州来到上海,被《时务报》聘为记者,参加编辑工作,这是他一生所从事的第一个职业。他任《时务报》撰述,在《时务报》上发表了《论亚洲宜自为唇齿》、《论学会大有益于黄人亟宜保护》,指出中国应该“发愤图自强”,“不能惟旧章之守”,主张亚洲人联合起来,对付他洲的侵略,“以革政挽革命”。表现出一个记者以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气度。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

1897年8月,《经世报》创刊于杭州,章太炎担任了《经世报》编辑,发表了一系列的要求变法的文章,有《变法箴言》、《平等论》、《读管子书后》、《东方盛衰论》等。与此同时,他又为《实学报》撰文,发表了《实学报叙》、《后主》、《儒道》、《儒兵》、《儒法》、《儒墨》、《重设海军论》、《儒侠》、《异术》等,宣传变法维新。

1897年10月26日,《译书公会报》创刊于上海,章太炎又担任了该报主笔,撰写《译书公会叙》、《读日本国志》、《论民教骤增》,鼓吹改良,以达到“开民智,广见闻”的目的。作为一个报纸的记者,章太炎说:“夫报章者,诚史官之支与余裔也。”他正也是以史角自为,用他学识渊博的笔,直书了许多鼓吹改革的文章。 1898年春,章太炎应湖广总督张之洞之聘,去武昌帮办《正学报》。张之洞当时假装维新,这与章太炎思想就不一致了,章太炎仅在《正学报》写了个发刊词就走了。报虽没有办成,但他这种不趋附权贵,不迎合人趣,敢于坚持真理的精神,体现了一个报人最可贵的品质。

1898年8月17日,《昌言报》在上海创刊,由章太炎主持笔政。在《昌言报》工作期间,正是光绪实行“百日维新”时期,变法很快殀折了。9月21日慈禧再度出来“训政”,光绪被幽,六君子被杀,戊戌变法宣告失败。章太炎在《昌言报》发表了《祭维新六贤文》、《书汉以来革政之狱》等文,表达了对慈禧为首的顽固派专制横暴的极端雠恨。不久清政府下达“钩党令”,章太炎不得不避地台湾。 1898年12月4日,章太炎扺达台北,任《台湾日日新报》记者。在台湾,他沉痛地总结了变法失败教训,写下了大量诗文,绝多数发表在《台湾日日新报》上,有些发表在日本梁启超主办的《清议报》上,在这期间他的文章,表现出渴求将祖国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的爱国激情,和热爱真理、追求真理的气概。

1899年4月,章太炎离开台湾,抵达日本,在横滨结识了孙中山先生。1899年9月,章太炎回到祖国,入《东亚时报》担任编务。

1900年剪辫发,立志革命。1903年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触怒清廷,被捕入狱。

1904年与蔡元培等合作,发起光复会。1901年,他为《国民报》撰写了《正仇满论》,这是中国近代批驳改良主义的第一篇论文。1902年,他进一步清算自己改良主义思想,删订了他的论文集《訄书》,为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1903年,他以更锋利的文笔,在《苏报》上发表了《序〈革命军〉》、《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导致了“苏报案”的发生。他虽然因此下狱,却大长了革命派志气,有力地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1905年2月,《国粹学报》在上海创刊,章太炎为其撰稿,1906年6月,章太炎监禁期满,被逐出租界,流亡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改良派展开论战

1911年上海光复后回国,主编《大共和日报》,并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曾参加张謇统一党,散布“革命军兴,革命党消”言论。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参加讨袁世凯,被捕入狱,袁世凯死后被释放。1935年在苏州主持章氏国学讲习会,主编《制言》杂志。

1936年6月14日章太炎于苏州病逝,享年六十八岁。时人评他为革命元勋,国学泰斗。国民政府令以国葬,葬杭州西湖畔张苍水墓侧。纵观章太炎的一生,他留在报业史上的一段经历,亦可谓熠熠耀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