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丙鹤(1916年-2010年),著名记者和作家,广东开平人。朝鲜归侨,现定居香港。
几十年来,司徒丙鹤一直在广东、广西、香港、澳门、北京、山东等地,从事教育、侨务和新闻工作。先后任职于香港星岛日报、华侨日报、华商报、文汇报,广州前锋日报、新商晚报,北京国家侨委、中国侨联、全国政协华侨组、内务部,山东劳动大学。编著文集有:《祖国与华侨》、《束风楼杂记》、《京华感旧录》(五卷)、《从牛棚到干校》、《美加纪行》、《北京政嬗见闻录》、《爱国主义与现代化》、《特写通讯选集》。
九一八事变后,司徒丙鹤在武汉自发地联络周焕构、李剑影、卫灼谦等几位粤籍青年,组成“友联社”,自编油印《友联》月刊,宣传团结抗日,并且投稿给开平《教伦月报》,开展对华侨的宣传。后投笔从戎,奔赴19路军抗日。
“福建事变”失败后,司徒丙鹤与残部士兵被解散,遣送回乡。这两年经历被他写成《在骷髅上的狂笑》小说初稿30万字。因牵涉到国共内战问题,褒贬之间,忌讳很多,当时未获出版机会,后来原稿毁于“文革”。至今还未见有人用小说体裁写出这段战争场景和事变经过。
后在友人周春华、司徒囿、林光的推动帮助下,创办了《新生周报》,同时与上海杜重远办的《新生周刊》联系,一同发行进步刊物,宣传抗日,对地方的贪官污吏,则进行口诛笔伐。不料得罪了某县长,被下令通缉,不得不躲避海外。
1947年,司徒丙鹤进入《星岛日报》当编辑。接着,与友人合作创办《好消息》晚报,用广州方言写稿,面向市民,报道有关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的新闻。不久,他又绸回华南分局领导的《华商报》工作。
1948年春,全国解放形势急转直下,中国共产党发表“五一口号”,司徒美堂以美洲致公堂总监督的身份,在香港招待记者,发表拥护声明。这期间,司徒丙鹤尽力协助起草文稿函件,开展宣传和联络工作。
1949年10月1日,司徒丙鹤参加开国大典。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司徒丙鹤出任国家侨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员兼副主任和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秘书。此后6年间,他一直与司徒美堂住在北京紫禁城边北池子83号四合院内。在此期间,司徒丙鹤还兼任《州新商晚报》社长,中国新闻社通讯组组长,笔录司徒美堂口述的《旅美69年生活历程》,登在《光明日报》上,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受到毛主席称赞。又同到粤中侨乡参观土改,写成专文见报。两文及其他论文,由香港文汇报编印成《祖国与华侨》上下两集,在海外发行。
1955年5月司徒美堂去世,治丧毕,司徒丙鹤调到中央内务部,主编刊物,重过编辑生涯。加人中国政法学会,研究政治法律档案。1956年6月,司徒丙鹤在《光明日报》署名发表《论百家争鸣》的论文,国内外多家报刊曾予转载“文革”中,此文却受到-造反派”的无理批判。
1962年撰写了《司徒美堂与美洲洪门致公堂》长文,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第38期发表。1966年,文革爆发,司徒丙鹤受到批判和抄家,在机关内部的“牛棚”学习。
1979年,停笔13年的司徒丙鹤被任为中国新闻社特派记者,进驻西苑饭店会场,进行广泛采访。他访问了梁漱溟,第一篇稿登在香港文汇报上,后来又访问港澳商人马万棋等,还写了综合报道,题为《华堂高会喜空前,长征跃马共扬鞭》的特稿,这些稿件,由中共中央统战部长乌兰夫亲自审阅,一经报道,人们了解到中国民主党派的新消息。采访既毕,司徒丙鹤与同事畅游万里长城,深感宝刀未老,尚须再战一场”。
1980年重返香港报界,任职于《华侨日报》和《文汇报》,撰写社论、时评,《京华感旧录》及杂文,致力于两岸三通和开放改革的报道工作。他还到祖国大江南此、长城内外和美、加、韩、泰、日等地旅行,以其见闻,用周简段、周简、周念华、谢同健、史外延、非闻、朱峰等笔名,发表在香港的文汇、大公、新晚、华人、镜报、华侨、工商、星岛、星晚、香港作家通讯、天天、明报、快报,以及内地的中国新闻社、海外与海内、同舟共进、共鸣、穗郊侨讯、兰州学刊、羊城晚报、致公通讯、教论月报、小海月报、广东侨报、广东党史通讯、广东华商报史学会通讯等刊物上。
1987年,“司徒美堂纪念馆”在开平落成开幕,他写了《美堂老人的烈士暮年》长文,登在《江门侨史》上。1988年,司徒美堂诞辰12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司徒内鹤应邀自香港赴京出席,而且写了(美堂老人跟随时代前进)一文,登在香港文汇报专栏上。到了晚年,他十分注意撰述海内外致公党人的爱国精神及其历史情况。
因病于2010年4月7日凌晨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