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  English  |   Green Apple Data Center  |  About us

Special Topic Introduction

张勋复辟是指由张勋一手策划,于1917年(民国六年)7月拥护清朝废帝溥仪在北京复辟的政变,前后历时共十二天。因发生在丁巳年,亦称丁巳复辟。
  1917年5月,黎元洪总统“府院之争”。日本表示支持段祺瑞,英国、美国等支持黎元洪、冯国璋。黎元洪将段祺瑞免职,段祺瑞则令属下各省督军宣布独立。黎元洪乃电召安徽督军张勋入京调停。1917年6月,张勋率三千辫子军北上。密谋复辟,段祺瑞则欲利用他对付黎元洪而支持其入京。
  7月1日凌晨3时左右,于 1912年2月 12日宣布退位、才12岁的溥仪在瑾、瑜两太妃和太保世续、师傅陈宝琛等人的护导下,来到养心殿召见张勋一干人等。张勋见小皇帝坐上了龙椅,便立即甩开马蹄袖,领着众人匍匐在地,向溥仪行三跪九叩首大礼。接着由张勋奏请复辟说:“五年前,隆裕皇太后不忍为了一姓的尊荣,让百姓遭殃,才下诏办了共和,谁知办得民不聊生。共和不合咱的国情,只有皇上复位,万民才能得救。”溥仪按照陈宝琛的指点表示谦让说:“我年龄太小,无才无德,当不了如此大任。”张勋立即赞颂:“皇上睿圣,天下皆知,过去圣祖皇帝(指康熙)也是冲龄践祚嘛。”溥仪便连忙按照陈宝琛的嘱咐说:“既然如此,我就勉为其难吧!”“北京电 昨晚二时张勋、康有为、梁鼎芬等密谋复辟,自后梁鼎芬即谒黎总统迫请退位,闻清帝宣统即於今朝四时登位,北京市内军警密布。1917.07.02申报2版《专电》。”
  于是,张勋、康有为等人又跪拜在地上,高呼万岁,王士珍等人也只得跪下随口欢呼。至此改称此年“宣统九年”,通电全国改挂龙旗,自任首席内阁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康有为被封为“弼德院”副院长。“北京电 今日午前四时宣布宣统登极同时,以张勋之兵护卫宫城,以步军统领之兵警戒市中……目前以来张勋康有为等有所图谋,至今日午前遂决复辟迫令总统退位……宣统拟发布於今日午后登极决定职司各大臣,如左政务总长兼议政大臣张勋。1917.07.08申报2版外电。”
  7月12日,段祺瑞率“讨逆军”进攻北京,辫子兵战败。“又令 此次逆贼张勋假名盗国窃踞神京,经国务总理段祺瑞组织讨逆军声罪致讨。  
  1917.07.12申报2版命令。”张勋逃入东交民巷荷兰使馆,溥仪再次宣告退位,复辟丑剧仅12天破产。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今天我们从申报中摘出有关张勋复辟的部分报导,以供大家借鉴。

版权所有:湖南省青苹果数据中心有限公司,我公司保留所有文章所有权利,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请联系我们。

Central Figure

段祺瑞-(1865—1936),原名启瑞,字芝泉,晚号正道老人,民国时期政治家、皖系军阀首领。他帮助袁世凯练北洋军,而后以此纵横政坛十五载,一手主导了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的内政外交,有“三造共和”的美誉。后来因宠信徐树铮,迷信武力统一,为直系击败而下野,曾借助和张作霖和孙中山的三角同盟而短暂复出。但因失去实际权力而成为摆设。“北洋三杰”之一段祺瑞,被称为“北洋之虎”,他一生做人信条是“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人称“六不总理”,在物欲横流、无官不贪的民国时期,他是个官场的另类。段祺瑞还是中国现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担任过中国第一所现代化军事学校——保定军校的总办。

张勋-,字少轩。江西奉新人。1854年(清咸丰四年)生。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投靠袁世凯任管带,后任副将、总兵等职。1911年升为江南提督,率巡防营驻南京。武昌起义后,在南京屠杀民众数千人,顽抗革命军,败后退至徐州一带。为表示效忠清王朝,所部禁剪辫子,时称“辫子兵”。1913年奉袁世凯之命进攻讨袁军,重占南京,后调徐州任长江巡阅使。袁世凯死后,在徐州成立北洋7省同盟,不久任安徽督军,扩充至13省同盟,阴谋为清室复辟。1917年6月,利用黎元洪与段祺瑞的矛盾,率3000辫子兵,借“调停”于6月14日进北京,解散国会,逼走黎元洪。

黎元洪-(1864-1928)字宋卿,汉族,湖北黄陂人。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黎元洪迁居东厂胡同,闭门谢客。12月15日,袁册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黎元洪坚辞不就。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死,黎元洪出任大总统。而国务总理段祺瑞独断专行,演成“府院之争”。翌年6月,黎元洪引长江巡阅使张勋入京斡旋,7月1日张勋复辟,黎元洪被迫弃职。(参考:百度百科)

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侵华日军将领土肥原贤二等人的策划下潜逃东北。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溥仪在东北建立日本的傀儡政权“满洲国”,企图分裂中国。1932年9月与日本签订了《日满议定书》。日本投降后被苏联定为战犯,后移交中国,《我的前半生》记录了他前半段人生的重大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