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青苹果官网  |   关于我们  |  已订购用户


入选报刊-京报

    

  • 中文名:京报
  • 编辑单位:京报社
  • 外文名:
  • 语言:汉语
  • 类别:商业报刊
  • 出版周期:日刊
  • 创刊时间:1918年10月5日
  • 终刊时间:1937年7月28日
  • 其它版本:
  • 副刊:小京报、京报副刊、戏剧周刊、民族文艺周刊、妇女周刊、莽原
  • 知名报人:

简介:京报》创刊于1918年10月5日,由报人邵飘萍与潘公弼于北京创办,日出对开4版,注重对政局、战局的报道和评述,讲求新闻时间性,反帝反军阀的旗帜鲜明。1926年4月24日,邵飘萍从俄国驻北京大使馆被张翰举骗出而被拘捕,26日被枪决。同日,《京报》被封,终期2275号。1929年,在邵飘萍的第二夫人汤修慧女士主持下,再度复刊,并在他蒙难三周年之际出版了纪念特刊。1937年7月“七七事变”后,汤修慧撤离北平,抛弃了全部资产,《京报》正式停刊。

历史意义:《京报》是北洋政府时期在北京出版的进步报纸,无党无派,不以特殊权力集团撑腰,主张言论自由,坚持做民众发表意见的媒介,很快得到广大读者喜爱,名声倾动一时。一年后中国北方各省皆有报纸代派处,1919年8月《京报》因屡次发表揭露、批评政府腐败文章,被北洋政府查封,邵飘萍逃亡到日本。
      1920年9月7日复刊后,支持冯玉祥建立国民军,支持中苏建交,支持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称赞国共合作的南方革命政府“治绩为全国第一”。此外,还出过“列宁专刊”和“马克思纪念特刊”,并介绍社会主义理论。“五卅”运动期间, 持论激烈,曾刊出“‘打倒外国强盗’帝国主义”的口号。所出副刊曾发表鲁迅的《可惨与可笑》、《如此讨赤》、《大衍发微》等文,对制造“三一八”惨案的皖系军阀进行猛烈抨击。《京报》还为中国共产党北方区党委做了许多工作,积极支持《工人周刊》和《京汉工人流血记》等小册子的出版发行工作。
      《京报》在新闻业务上有不少改革。其标题和版面的安排都有所创新,新闻通讯和评论紧密结合,标题多行多层次,在当时普遍比较死板的北京报界,很引人注目,对当地当时报纸新闻业务的改革,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京报》堪称当时的京城名报,它的副刊之多,也是与众不同。除了《小京报》、《京报副刊》等,从周一到周六,每天都有不同的周刊,如周一的《戏剧周刊》,周二的《民族文艺周刊》、周三的《妇女周刊》等等。其中由孙伏园主编的《京报副刊》是旧中国著名的四大副刊之一。而由鲁迅主编的副刊《莽原》,更为《京报》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