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青苹果官网  |   关于我们  |  已订购用户

专题介绍Introduction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但是中华民国并未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自由的目标,反而由北洋集团窃取政权,军阀混战不休,国家四分五裂。
  孙中山于护法运动失败后,深刻认识到南北军阀如一丘之貉,不可倚靠,遂决定改组国民党,建立国民革命军,统一全国。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决定同国民党合作,消灭军阀。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以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为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国共合作的建立,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高涨。1925年,以五卅运动为起点,在全国掀起反帝爱国风暴。6月,广州和香港工人为支持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爆发了规模和影响更大的省港大罢工。但随着革命运动的发展,国民党内的分化更加明显,统一战线内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也日益尖锐。西山会议派首先公开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戴季陶主义的出现成为国民党右派反共反人民的理论武器。
  1926年6月开始的北伐战争,打垮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和孙传芳,革命势力迅速发展到长江流域,使国民革命达到最高潮。北伐的胜利推动了群众反帝斗争和工农运动的发展。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的斗争,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村大革命,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统治。面对中国革命的迅猛发展,帝国主义一方面加紧武装干涉,一方面分化革命阵营,拉拢国民党右派破坏革命。蒋介石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买办资产阶级支持下,于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失败。  
  1924年2月8日《申报》11版发表《建国政府之将来》的文章:
  建国政府之将来
  民党大会之宣言 苏俄承认之先声
  (广州通信)   
  此次粤孙在广东召集全国民党代表开大会议……事实上即民党政府,其组织办法,仿效苏俄……标出其国民党之三大义:㊀民族主义,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使得真正自由独立,脱离军阀与外国之帝国主义及宰制政策。㊁民权主义,主张于间接民权外,复有直接民权,国民不但有选举权,且应有创制复决罢黜权,民权运动之方式,规定于宪法,以中山之五权分立为原则,即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分立,以济代议制之穷,而矫选举之弊。㊂民生主义,其最要原则,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其政策有类于均产主义,及马克思主义……

版权所有:湖南省青苹果数据中心有限公司,我公司保留所有文章所有权利,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请联系我们。

核心人物People

蒋介石-(1887—1975),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1908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1924年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校长,后兼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1927年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西安事变后接受抗日主张。1948年召开国民大会当选“总统”,1949年1月21日宣布“引退”,同年败退台湾后,历任“总统”及国民党总裁,1975年4月5日于台北去世。

吴佩孚-(1874—1939),字子玉,山东蓬莱人。1906年任北洋陆军曹锟部管带,颇得器重。1917年7月,任讨逆军西路先锋,讨伐张勋复辟。1920年5月直皖战争起,在奉军配合下大败皖军。此后,直奉两系共同把持了北京政府。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直军胜,奉军败退关外,吴佩孚成为北洋军阀的首要人物,操纵政局。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起,吴任“讨逆军总司令”,为奉军及冯玉祥国民军所败。1925年10月,浙江督办孙传芳发动反奉战争,吴出任“讨贼联军总司令”。1926年夏北伐战争起,吴连遭惨败。10月北伐军攻占武汉三镇,吴部主力被歼,从此一蹶不振。1932年回到北平,同年 12月4日暴卒于北平。

张作霖-(1875-1928),字雨亭,汉族,奉天省海城县小洼村人。此地后又改称大洼县东风镇叶家村张家甸屯,现改称大洼县驾掌寺乡马家房村西小洼屯。其实,这里现在只有一片房屋遗址,已经根本没有村落了。他喜欢别人叫他张大帅。辽宁海城人,自小出身贫苦农家。张作霖后成为北洋军奉系首领,是“北洋政府”最后一个掌权者,号称“东北王”。1928年6月4日发生皇姑屯事件,张作霖乘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成重伤,当日送回沈阳官邸后即死去。

孙中山-(1866—1925),名孙文,字载之,号逸仙。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促成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同年11月,应北京政府邀请,扶病北上讨论国事,提出召开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以谋中国的统一与建设的主张,同帝国主义和国内军阀势力作不懈斗争。他扶病北上共商国是期间,因积劳病剧,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遗体暂厝于北京西山碧云寺,1929年安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