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青苹果官网  |   关于我们  |  已订购用户

知名报人Well-known journalist

更多>>  

F-福开森

约翰-福开森(John Calvin Ferguson 1866~1945),1866年生于加拿大安大略城,其父为教会牧师。1886年,20岁的福开森从波士顿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由于受家庭及当时教会福音传播思想的影响,1886年,福开森携夫人来到中国开始传教。他们先在镇江学习汉语,第二年到南京传教。起初,为了传教方便,就在自己家中开课。主要由福开森夫妇授课,另聘中国教师讲授国文。虽然规模很小,称不上学校,但与当时教会学校讲授的功课几无差别。

1888年,美国美以美会传教士傅罗(Flower)在南京创办“汇文书院”(The Nanking University,金陵大学前身),诚邀福开森合作并推荐福开森为院长。从1888年至1897年,福开森担任汇文书院院长时间长达9年,对该院的创立和发展贡献颇多,为中国社会培养出一些人才。 1910年,汇文书院与宏育书院合并,扩充为金陵大学,而金陵大学即今南京大学的前身之一。

1896年,李鸿章幕下重臣盛宣怀拟在上海创建南洋公学(后改称南洋大学,即今上海交通大学),敦聘福开森出任南洋公学监院之职,参与创建工作。于是,福开森辞去南京汇文书院院长之职,于翌年转赴上海就任, 1897年至1902年,福开森担任南洋公学监院计有5年之久。

1899年11月4日,福开森路过英国领事公堂,看见英商《新闻报》推盘拍卖的广告。《新闻报》是英国人丹福士创办的华文报纸,始创于1893年。由于经营不善,六年后被迫拍卖,以偿还债务。福开森经竞拍以廉价买下《新闻报》的全部产权,《新闻报》由此进入福开森时代。 购入《新闻报》后,他选中任命汪汉溪为总管,后提升为总经理,负责管理。任命金煦生为总主笔,负责编辑。

汪汉溪为报答福开森的知遇之恩,对发展《新闻报》殚精竭虑,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上海最大最有影响的报纸是《申报》,《新闻报》则相形见绌。1893年以后,丹福士的《新闻报》虽然打破了《申报》的垄断地位,但并不能与《申报》抗衡。1899年以后,福开森主办下的《新闻报》为与《申报》争夺读者,将新闻的重点放在经济方面,在市场动态、商品行情的报道上不惜笔墨,不吝费用。很快在商界和市民中赢得了青睐,发行量扶摇直上,在上海埠内终于超过《申报》,在国内也成为与《申报》齐名、颇具影响的大报。

从1899年至1929年,福开森主宰《新闻报》长达30年。1928年底,该报资产已达70万元,成为当时在中国经营管理最好的一家报纸。

1934年,福开森无偿地将自己个人家中数十年的收藏全部捐赠给了自己一手创办起来的金陵大学(汇文书院的后身),总数计有上千件之多,其中多为名贵文物,包括商周青铜器、殷墟甲骨、古陶瓷和古书画等。其中一幅南唐画家王齐翰(晋卿)的“挑耳图”,价值连城,是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福开森利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即文化基金会资助,聘请多位中国文物专家共同编纂了《校注项氏历代名瓷图谱》(1931年)、《历代著录画目》(1933年)、《西清续鉴乙编》、《历代著录吉金目》(1938年)、《艺术综览》、《紫窑出土记》、《得周尺记》等专著。这些专著既为研究中国文物提供方便,也为西方国家了解中国文物提供导向。福开森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1938年10月,福开森夫人病故。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福开森父女仍居京城。1943年9月,日美交换侨民。12月,福开森父女乘美国接俘船返美。所有北平故居一切财产、积年所藏书籍,乃至个人记述文字等,全部未能带出。回美两年后,1945年去世,终年79岁。

福开森在华前后计57年,对中国社会颇具影响。客观地说,他对中国的教育事业、新闻事业、中美文化交流,均有一定贡献。他集教育家、报业大亨、政治顾问、文物专家、慈善家等多种头衔于一身,享誉颇高,被收入《影响中国历史的一百个洋人》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