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1882~1947)原名溥,19岁时改名继,字溥泉,别署博泉、自然生。国民党元老,河北沧县人。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就读于保定莲池书院。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赴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留学,先后在善邻书院、早稻田大学求学。期间,除上课外,张继专在图书馆内翻阅《法兰西大革命》、《民约论》等书,思想极受影响,决心献身于推翻清专制统治的斗争,并且全力投入,“不顾家室,虽父书至亦不拆”。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参与编撰留日学生革命刊物《国民报》,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参加东京留学生青年会。翌年因与邹容等人剪去留日学生监督姚文甫发辫,被逐回国;曾与章太炎结拜为兄弟,担任上海爱国学社教师,并积极为《苏报》撰稿,所写《祝北京大学堂学生》、《读严拿留学生密谕有愤》等文,鼓吹革命,传诵一时。《苏报》被封后,与章士钊续办《国民日日报》,任编辑。
光绪三十年(1904年)任长沙明德学堂历史教习,与黄兴、宋教仁等创立华兴会。不久因广西巡抚王之春遇刺未遂案牵连被捕,出狱后重赴日本,光绪二十三年(1905年)在日本东京参加同盟会,在同盟会本部工作,并担任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发行人与编辑人,为该报拟定六大宗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赴法国,与李石曾、吴稚晖创办《新世纪》周刊,宣传无政府主义。
武昌起义后回国,任同盟会交际部主任兼河北支部长。民国3年(1914年)起,担任过参议院议长、护法军政府驻日代表、国民党宣传部长、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民国13年(1924年)6月提案他和谢持、邓泽如联名提出《弹劾共产党案》,为此受孙中山斥责,乃至避走上海。次年11月与林森组织西山会议派,反对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民国17年(1928年)起,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司法院副院长、中央监察委员、国史馆馆长等职。晚年多参与编写国民党党史和民国史的撰写,也参与了故宫博物院的建立。1946年出席制宪国民大会并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年底出任国史馆馆长。
1947 年12月15日在南京病逝,著有《张溥泉先生全集》及《补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