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报刊-新民报
简介:《新民报》是今天《新民晚报》的前身,于1929年9月9日在南京创刊,创办人陈铭德、吴竹似、刘正华,陈铭德任社长。“九一八”事变后,《新民报》积极宣传抗日,主张抗敌御侮的言论和宣传报道,大得人心。由此报纸影响扩大,一个月内,发行数由二三千份上升到一万多份。
1937年7月1日报社成立南京新民报社股份有限公司,向现代化的新闻事业转化,推选萧同兹为董事长,陈铭德为总经理。1937年11月,《新民报》决定迁重庆出版,11月27日出版最后一张报,2916号。1938年1月15日,《新民报》重庆版发刊;1942年11月1日,《新民报晚刊》问世;1943年6月18日,成都版《新民报》创刊;1945年10月10日,《新民报》南京版日刊复刊,46年元旦,南京版晚刊发行;1946年4月4日,《新民报》北平社成立,发行日刊;1946年5月1日,《新民报》上海社成立,发行晚刊。上海版出版后,《新民报》在全国已拥有五个社,八张日、晚刊,号称“五社八版”。
1950年4月,因解放前受国民党反动派迫害深重,元气大伤,经济困难,成都《新民报》自行停刊。4月30日,南京《新民报》也因如上原因而停刊。1952年1月11日,重庆《新民报》也以经济困难等原因停刊。4月,北京《新民报》资财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收购,改出《北京日报》;部分人员参加《北京日报》工作。至此,五社八报中,上海版成了硕果仅存的一家。 1958年4月1日《新民报》晚刊改名《新民晚报》。
历史意义:《新民报》报名仿照孙中山创立同盟会时期的《民报》,前面加了一个“新”字,除了继承革命传统之外,又有“作育新民”之意。《新民报》创刊后因为主张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特别是在“九一八”“一·二八”等事变中,坚持抗日救国立场,因而受到青年学生、公教人员和城市平民的欢迎 。“一二·九”运动前后陆续有左翼文化人参加报社工作,报纸更有了鲜明的进步倾向。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了“中间偏左”的编辑方针,成为《新华日报》在民族民主革命中的 一支友军。《新民报》在南京陷落撤往重庆时,周恩来闻讯,曾在武汉关照郭沫若:“你与《新华》《新民》两家都有些关系,今后要帮他们加强联络,多多协作,共同做好抗战 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