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侃(1886~1935年),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初名乔鼐,后更名乔馨,最后改为侃,字季刚,又字季子,晚年自号量守居士,湖北省蕲春县人。 1886年4月3日生于成都。1905年留学日本,在东京师事章太炎,曾在北京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任教,与章太炎、刘师培为“国学大师”。
1902年,考入武昌湖北普通学堂。1905年,上海《国粹学报》创刊,黄为编撰之一。同年,因宣传排满思想被开除,留学日本。其间师事章太炎,以运甓、不佞、信川等笔名写作《释侠》、《专一之驱满主义》、《哀贫民》等文,刊于章太炎主编的《民报》。
1910年回国,途经汉口时,为詹大悲的大江报馆撰写短评《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刊出后,引起轩然大波,主编詹大悲被捕,报馆遭封禁。武昌起义后,黄投身革命,拟组织地方武装起义。
1912年2月在上海成立民社,继宁调元主编该社发刊的《民声日报》,对同盟会常致讥评。其后一度为袁世凯政府的国务院秘书长,不久退出政界,专心教育事业,并从事音韵学的研究,研索《广韵》,综合前说,定古声十九类,古韵二十八部之目。有《仙道平论》、《释若者》等文刊于《雅言》杂志。
1919年于《国故月刊》、《国民月刊》发表《广韵佚字》、《毛诗正韵评》等文。因与胡适等人不谐,转教武昌高等师范。1920年在《唯是学报》发表《声韵通例》、《与友人论治小学书》等。并为《说文》、《尔雅》等作讲章。
1923年撰写《音略》、《释公士大夫》、《文心雕龙札记》等刊于《华国月刊》、《国学卮林》。1925年撰写《中国文学概谈》、《文学记微》等文,刊于《晨报》副刊。
1927年应聘北京师范大学,秋后转教东北大学,1928年应南京中央大学聘,讲章有《礼学略说》、《唐七言诗式》诸稿。1931年在《金陵学报》、《金声》等刊物上发表《诗音上作平证》、《章炳麟黄侃往来论韵书》等,讲《三礼通论》,批注《尔雅义疏》。1933年出版《日知录校记》。
1935年因病逝世于南京。逝前讲授《说文部首》及史汉文例。遗稿有《尔雅郝疏订补》、《说文注》、《广韵注》、《切韵表》、《集韵声类表》、《古韵谱》等。
黄侃的古文字学主要见于《音略》(《国学卮林》1920年第1卷第1期)、《声韵略说》(中央大学《文艺丛刊》1936年第2卷第2期)、《声韵通例》(《唯是》月刊1920年第1、2册)、《黄季刚先生与友人论治小学书》(《唯是》月刊1920年第3册)等论著中。主要著作有《黄季刚先生遗嘱专号》(中央大学《文艺丛刊》1936年第2卷第2期)、《黄侃论学杂著》(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4年)、《集韵声类表》(上海开明书店1937年)、《日知录校记》(中央大学出版组1933)等。出版有《说文略说》等专著,还编过《制言》等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