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青苹果官网  |   关于我们  |  已订购用户

知名报人Well-known journalist

更多>>  

W-汪仲伟

汪仲伟(1899~1987年),民国著名报人,实业家。

从1899年福开森买下《新闻报》,委任南洋公学庶务汪汉溪担任总理,到1924年汪汉溪去世,前后25年;从汪伯奇、汪仲韦兄弟继承父业接办《新闻报》,再到1949年上海解放,《新闻报》在汪伯奇的参与下被接管停刊,前后又25年。除《新闻报》初创的6年,汪氏两代人对《新闻报》的经营长达50年,其成就和影响,至少在中国新闻史上为独一无二。

1924年,汪汉溪去世,其子汪伯奇与汪仲卫分别担任《新闻报》总经理和协理。此前他们已协助汪经营管理《新闻报》多年,深受父亲"在商言商"的办报理念和"无党无偏、完全中立、经济自主"的办报方针的影响。他们子承父业,坚持父亲的办报方针不变,一心在扩大销路、招徕广告下功夫,终于开创了《新闻报》的第二个辉煌的十年。同时艰拒史量才收购《新闻报》,构筑报业托拉斯的野心,成功维持住该报独立的地位。

他们兄弟分工合作,汪伯奇专管编辑、印刷两项事宜,汪仲韦负责经营部业务兼与外界交涉。他们接办《新闻报》后,秉承父训,继续发展业务,1926年4月增加《本埠增刊》,辟有《茶话》栏,所登文字图画多为本埠各户所喜阅,本埠随报赠送。汪伯奇对编辑部采取了大众化和商业化的编辑方针,多登社会新闻,吸引了广大市民阶层的读者,报纸销量大幅攀升。1926年该报日销10万份,1927年购进新型高速轮转机两部,每部每小时可印四张大报36000份。

1927年,《新闻报》总董福开森年迈思乡,秘密将报纸出让后回国。史量才遂以二十万元的高价收购福开森持有股票成为《新闻报》的大老板,方才向汪氏兄弟说明。史量才派人把《新闻报》的财权、人事权与经营权从汪氏兄弟手里夺走,令他们很不满。报馆同仁也震怒异常,决意在报纸上发表宣言"反对报业托拉斯"。蒋介石不希望沪上舆论被史量才一人垄断,令陈立夫出面干涉施压,让国民党机关报《民国日报》写文章抵制收购。面对政府施压和汪氏兄弟及报社员工的反对,史量才只好与汪氏兄弟达成协议,维持报馆各项制度不变,仍由汪氏兄弟负责,保持《新闻报》的独立地位。

1928年四层新办公楼建成,国内首家报纸套色,平均日出四张半,假日可多达七八张,1929年日销达15万份,达到顶点。汪仲韦还注重提高报纸员工的福利水平,实行劳资两利的经营方针,改善职工宿舍,提供伙食津贴。这些在当时的上海新闻界,乃至全国都实属首例。

八一三事变后,该报首先接受日方新闻检查,不再刊登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任何报道,由此失去读者,发行量一落千丈。十个月后,新闻报馆以美商太平洋出版公司名义出版《新闻报》,原企求以“洋旗报”身份避免日本军方新闻检查。不久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占租界,当天日本海军即接管《新闻报》。未及一年,日本陆军又强行接管该报。《新闻报》二次遭劫,媚外求安全的幻想破灭,不仅为中国人民所鄙视,报馆财产也被日本军方所控制,沦为日本侵略中国的舆论工具。1941年,日本海军部派吴蕴斋任报馆董事长,李思浩任社长,程仲权任编辑主任。

大概从1939年6月开始,日伪对于上海新闻界采用拉拢与恐吓二法,汪仲韦对于日伪的利诱总是虚与委蛇,不做表态,这样拖延无果,自然令对手愤恨,被列于黑名单颇合乎情理。汪仲韦被迫离开上海,亡命加拿大数年,其间还到美国看望福开森。

抗战胜利后,《新闻报》被国民政府接收。汪氏兄弟再未介入《新闻报》事务,汪伯奇到中华书局做编辑,汪仲韦一心一意经营纬成利记绢丝厂。从汪汉溪为了一张“无党无偏”的报纸鞠躬尽瘁,到史量才大声疾呼“国有国格、人有人格、报有报格”,再到汪伯奇企图乱世守成,辗转托庇于汉奸者流,再到汪仲韦急流勇退,埋头实业,中国近现代的言论自由之途似乎越来越崎岖。

汪仲韦1960年从绢丝厂退休,1987年去世,享年8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