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1920年5月出生,原名原名苟克宽,字忠恕,贵州赤水人。少年时在贵州省立二中求学。
1936年参加北平左联,主编《榴火文艺》。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主编《西北文化日报》文艺副刊。1937年先后入延安抗大、中央党校学习。从1940年起,秦川在延安陕甘宁边区党委宣传部任宣传科长,协助创办《边区群众报》。1947年3月任西北野战军前委宣传委员会委员。1949年进入西安,筹办出版中央西北局的《群众日报》。
建国后,历任西北农学院党委书记、中共中央西北局宣传部秘书长,西北军政委员会新闻局局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处处长等职。庐山会议后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1964年后,任中共中央工业交通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73年后,任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四五”天安门事件后,秦川积极保护学生。
1977年11月至1982年3月,任《人民日报》核心小组副组长、副总编辑。领导人民日报社为1976年的“天安门事件”平反,抵制和批判“两个凡是”,突破几十年的条条框框,平反更多的冤假错案,鼓吹民主和法制,支持农村“包产到户”,反省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营造“改革”和“开创新局面”的“话语权”……秦川就是这个团队中的一员主将。
1979年《人民日报》登出一篇批评北京市的报道,在国务院的会议上,有人拿着一张转载此文的香港报纸,走到分管北京市工作的李先念副主席和华国锋主席面前告状。像影响更大的“渤海2号沉船事件”的批评报道,在受到指责后也幸有胡耀邦撑腰。秦川感慨系之:“那段时间,实现了党的新闻事业史上前所未有的新闻自由,生逢其时真是我们的幸运。”
1982年4月任人民日报社总编辑,1983年11月至1985年12月任人民日报社社长。1983年初,中共十二大开过不久,秦川从《人民日报》记者部主任那里听到有人在新华社全国分社会议上擅自传达胡耀邦的“错误”,嗅出了其中不寻常的味道,当即把这个原始记录本呈送给中央书记处的一位西北局老领导。后来,小平同志和叶剑英制止了这一非组织行为,维持了十二大的人事格局。历史见证了秦川的忠诚、机敏和胆识。
1983年周扬在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学术报告会上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演说,闹得沸沸扬扬,最终演变为一场很大的政治风波。秦川坦然承担了批准《人民日报》全文发表周扬文章的责任,因此没有少被“敲打”。这一年王震表态支持尚在争议中的经济特区,要求秦川派记者到深圳采写出长篇通讯,王震亲自撰写短评。老道的秦川扣住王震的短评未发,还勾掉了记者通讯中一些刺激性的语言。王震打电话表示不满,秦川解释说,您批的实际上是一位老同志的观点啊。“胡子”王震不服气,当即说“我找小平去!”这就有了1984年初王震陪同邓小平的第一次“南巡”,小平在深圳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成为改革开放的一个里程碑。
1985年12月10日秦川被免去《人民日报》社社长,离休。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前,时任七届人大常委的秦川就在人民大会堂大声疾呼反左,以年迈之躯加入了党内外重拾改革势头的强大舆论声浪中。
曾任国际文化出版公司董事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三届副主席。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曾任全国记协第一副主席。2003年1月2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