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报刊-大晚报
- 中文名:大晚报
- 编辑单位:大晚报社
- 外文名:Evening News
- 语言:汉语
- 类别:商业报刊
- 出版周期:晚报
- 创刊时间:1932年2月12日
- 终刊时间:1949年5月26日
- 其它版本:《大晚报国难特刊报》
- 副刊:《每周文学》、《剪影》、《火炬》
- 知名报人:
简介:《大晚报》于民国21年(1932年)2月12日创刊,开始时为“临时版”,4开4版1张。报头横排,名《大晚报国难特刊》,同年4月15日起正式改为《大晚报》。对开一大张,旋又增至二大张。张竹平主办,总经理兼总主笔曾虚白。《大晚报》属于“四社”——《时事新报》、《大陆报》、《大晚报》、申时电讯社——联合办事处管辖,联合办事处的总经理为张竹平。编辑有汪倜然、金摩云、邵宗汉、姚志崇、崔万秋、黄震遐、张若谷等人。
民国24年(1935年)秋,张竹平在国民党的政治压力下,将“四社”出售与孔祥熙,《大晚报》成为孔家喉舌。该报于民国24年和民国34年间两次改组。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初期,曾虚白脱离该报,由汪倜然继任总主笔,王锦城任总经理。经过上述改组与人事变动,该报较创办初期大为逊色。惟八一三淞沪抗战时,该报特聘曹聚仁为战地记者、所撰军事通讯颇得读者好评。
民国26年(1937年)11月国民党十九路军撤出上海后,该报虽继续出版,但接受日方的新闻检查,一度与汉奸报纸为伍。翌年11月,改为英商企业,由英人弗利特(B.H.Fleet)主持的独立出版公司出面发行,在香港注册,该报转变立场回到抗日报刊阵营,屡受日伪迫害。民国28年(1939年)7月,排字房被特务捣毁,汪伪政府发布对83人的“通缉令”时,名单中有《大晚报》总主笔汪倜然、总经理王锦城、编辑徐怀沙、朱曼华4人。民国30年(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沦为“孤岛”,《大晚报》停刊。
抗日战争胜利后,经王乐三(原《大晚报》总会计)与汪倜然、王锦城共同筹备,该报于当年9月1日在沪复刊。汪倜然仍任总主笔,王乐三任总经理,朱曼华任总编辑。发行量不及抗日战争以前。1949年5月26日上海解放时停刊。
历史意义:创该报初期特色是:一是白话化,不仅新闻用白话编写,社论也用白话;二是注重通讯、特写——地方通讯取材着眼于社会、经济,各地通讯数量较多;三是改进编排,新闻编辑采取混合制,重要新闻,即使是社会性或地方性的消息,也一律编在第一版,并采用“留头断尾”的办法,将重要新闻的头一段都排在第一版,而把下文转到后面几版去。四是参加社会活动。
一二八淞沪抗战时,该报及时报道前线战况,重要消息当日见报,发行量很快由原先的几千份增加到三四万份,为上海各晚报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