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报刊-京津泰晤士报
- 中文名:泰晤士报
- 编辑单位:
- 外文名:Peking and Tientsin Times
- 语言:英语、汉语
- 类别:商业报刊
- 出版周期:日刊
- 创刊时间:1894年3月
- 终刊时间:1941年
- 其它版本:
- 副刊:
- 知名报人: 爱泼斯坦、伍德海
简介:《京津泰晤士报》(Peking and Tientsin Times)又译《天津时报》,英国建筑师裴令汉(William Bellingham )在英租界工部局的支持下创办。Peking and Tientsin Times发刊于1894年3月,开始时是周报,1902年10月1日开始改为日报。创办人是William Bellingham。该报表面是份商业报纸,但却接受天津英国租界工部局(British Municipal Council, Tientsin)的资助,实际上是份半官方的英国报纸。可以说,天津的英国工部局是准备把该报作为自己的喉舌来扶持的,因为他们看到了英文报纸作为舆论阵地对西方人以及中国上层人士的巨大影响。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停刊。邵飘萍曾为该报撰写文章。爱泼斯坦曾在该报担任编辑。被誉为:中国北方外国人的“圣经”。
历史意义:在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史上,外报外刊占据了主要的部分,并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起过不小的作用。近代天津的《京津泰晤士报》中文版作为一家以外报为后台依托的中文报纸,曾在天津的近现代史上发挥过一定的舆论影响力。它的中文报纸形态和华人经营服务对象,使其努力贴近读者,具有一定的进步性。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天津的英国租界被日本人占领,《京津泰晤士报》与其他许多在华的英文报刊一样受到压制,被迫停刊。
该报在清朝覆灭后民国前期刊载的一些有影响的报道还是应该在这里略提一提:强烈反对日本逼迫袁世凯政府提出的“二十一条”(1915年); 刊载题为"The Reconstruction of China"的系列长文,希望引导中国以平等的身份步入现代国家的行列;反对“巴黎和会”把山东转让给日本的决议(1919);一贯反对鸦片贸易,1919年刊登了在中国北方从事鸦片贸易的黑名单,引起国际震动;刊载一系列文章强烈要求废除英日联盟;反对武器走私,反对军阀统治与割据,反对武力成为解决中国国内问题的惟一途径,同时还反对侵犯人权和尊严,包括许多中国人的人权和尊严。
该报的实际发行量未见有完整的统计,但可以基本肯定的是:许多上层的中国人都是它的订户和读者,在长江以北,它几乎是无处不见,而且,它发行到国外的数量是近、现代时期所有在华的英文报中最大的。《京津泰晤士报》在中国内外的巨大影响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