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青苹果官网  |   关于我们  |  已订购用户

知名报人Well-known journalist

更多>>  

Y-杨永直

杨永直(1917-1994),本名方璞德,安徽桐城人,“桐城派”文学家方东树、方宗诚之后,1917年9月出生于江苏常熟。

早年在南京中央大学中学部读书,1935年组织进步学生团体“读书会”。1936年初,参加“南京大中学校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1936年1月,被宪兵追捕,只身前往上海,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

1936年8月,在复旦加入“民先”。193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初,参加“首都、平津学生抗日救亡宣传团”。同年10月,任中共地下党复旦大学支部书记、中共北碚中心县委常委(此时复旦大学已迁往重庆)。1939年9月奉命前往延安,改名杨永直,到中共中央“青委”工作。

1941年5月14日,杨永直参与中共中央机关报——延安《解放日报》的创刊工作,并先后担任采访部、通讯部、国际部副主任、主任。

1947年3月27日《解放日报》宣布停刊,由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代替,杨永直参与《晋察冀日报》工作,任编辑部主任。随着解放战争接近最后胜利,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合并,《晋察冀日报》也与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改名为《人民日报》,杨永直续任编辑部主任。

1948年底,杨永直受命创办《山西日报》,并任总编辑。1949年4月进京,奉命南下接管上海《申报》,创办华东局机关党报《解放日报》。到丹阳后又改令他前往南京就任《新华日报》总编辑。《新华日报》是我党办的著名报纸,曾在周恩来同志亲自领导下工作,蜚声全国。

1953年,杨永直从南京《新华日报》总编辑、社长的任上又转到上海《解放日报》工作,任副社长、第一副总编。

1954年初,上海《大公报》与天津《进步日报》合并迁京,择地建新馆,报名仍叫《大公报》,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全国性报纸,分管报道国际新闻和财经政策。”合并后,杨永直任新《大公报》的党组书记、副社长,王芸生仍任社长。

1955年,杨永直再度回到上海工作,于当年8月至1958年8月任上海《解放日报》总编辑、社长,并在1956年7月至1963年12月连续三届当选为中共上海市委委员。1956年8月,杨永直主持召开了《解放日报》编委会会议,决定聘请有学识、有威望的科学、文艺工作者和有经验的实际工作者,为报社特约顾问,请他们经常撰写评论文章和副刊稿件,同时提供改进报社工作的意见,帮助并参与审阅有关稿件。各位除所写稿件发给稿费外,每月致送车马费50元。根据杨永直的提议,报社正式聘请巴金、唐弢、叶以群、刘大杰、赵超构、魏金枝、孔罗荪、李俊民、张骏祥、沈柔坚、许杰等为顾问。

1965年6月,杨永直被中央任命为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

1966年10月22日,杨永直与杨西光(时任中共上海市委候补书记)、常溪萍(时任中共上海市委委员、教育卫生工作部部长)等在全市性大会上开始遭到造反派批斗。随后,上海又经历了《解放日报》事件、康平路事件及之前发生的安亭事件,直至1967年1月的造反派夺权,杨永直都因主管党在上海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而首当其冲,挨“批斗”的场次不下千回。之后,杨永直被“集中”到市直机关“五七”干校,继续受审。

1982年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恢复活动后,曾任该会顾问。1994年4月因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