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青苹果官网  |   关于我们  |  已订购用户

知名报人Well-known journalist

更多>>  

C-陈锡添

陈锡添,男,汉族。1941年2月生,广东新会人。笔名白云。中共党员。他的主要作品有报告文学《历尽坎坷志未磨》、《梦里依稀丹青墨》,文学评论《假如是毒草》、《冷处理漫笔》,报告文学集《风采集》,人物传记《他的一生在燃烧——记饶彰风》,主编报告文学集《改革者的风采》等。

1966年,陈锡添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热爱新闻工作的他,在那个年代,在“左”的思潮影响下,到处东碰西撞。1967年底,他被分配到湖北日报社。1970年,陈锡添被调到东风汽车公司专用设备厂从事行政工作。本着对新闻工作的热爱,1974年,他强烈要求从工厂办公室副主任岗位调到当时的《二汽建设报》任采访组组长。

他的新闻事业刚刚有了好的起步,没想到“海外关系”又影响了他。1977年,他调到广州外国语学院,具体工作是教党史。这是他第二次离开新闻岗位。但他一直没停过练笔。在学校任教期间,他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了散文、杂文、文艺评论等各类作品。

1982年,还在香港《大公报》上发表了人物传记《记饶彰风》,连载10天,受到当时《大公报》社长费彝民先生的赞扬。

 1983年10月,陈锡添到深圳旅游,听说《深圳特区报》这一年12月要由周报改为日报,可能需要人,就跑到报社毛遂自荐。结果12月1日就收到了《深圳特区报》的调令了。

1988年5月,到报社不满5年的陈锡添被提拔为副总编辑。1992年,他又评上“正高”职称,成为当时深圳仅有的三位高级记者之一。

1992年3月26日,陈锡添撰写的那篇1.1万字的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在《深圳特区报》头版头条刊出后,马上被国内所有重要传媒转载刊发,海外通讯社也作出强烈反应。一个加快改革开放的浓郁的舆论环境迅速在中国形成。陈锡添,也因此“一文而名动天下”,在中国新闻史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

1999年,《香港商报》与《深圳特区报》进行合作,开创内地报业对香港报章进行参股改革的第一范例。陈锡添跨过罗湖桥,出任《香港商报》总编辑。定位是报纸的主线,特色是报纸的灵魂。在陈锡添和同事们一番精心策划之后,商报作了全新的定位,整个办报理念最后凝聚为两句话八个字,一为“立足香港”,二为“在商言商”。如此定位既涵盖了商报在香港生存的条件,又在报业之林中独显特色。

自深圳报业集团接手《香港商报》以来,《香港商报》史无前例地连续3年分获香港最佳新闻奖两个冠军一个优异奖,这标志着《香港商报》的报道质量开始在传媒圈与受众圈中得到高度肯定。2002年,在香港报业公会“2001年香港最佳新闻奖”评比中,“珠三角长三角世纪大比拼”系列报道,夺得最佳经济新闻组报道组别的冠军。此前,系列报道《台湾行脚》获得1999年度新闻特写组冠军,而2000年度经济新闻类优异奖,也花落《香港商报》。

对于如何办好报纸,陈锡添坦言:“结合《香港商报》的实践,我们有这样的深切体会,那就是,只有关心民生,贴近民意,才能提高报纸的公信力。具体一点说,就是要更多、更广泛、更准确地反映群众的所思所想,贴近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心声,维护他们的利益。唯有如此,媒体才能进入市场,进入家庭,争取更多的受众,从边缘走向主流。”